第23章 前因(1 / 1)

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—《》第23章第23章前因

《诱师入怀(重生)》最新章节第23章第23章前因

陆暄送苏婵回了客栈。

苏夫人哭了一宿,眼睛红通通的,见了苏婵平安回来又有些忍不住,便背过身偷偷抹眼泪。

苏世诚看上去也似是苍老了许多,他瞧了苏婵好一会儿,终是一句话也没说,转而向陆暄行礼,“请吧,世子。”

像是,有什么事情要谈。

苏婵抿抿唇,“阿爹,我也去。”

“你去陪着你母亲,”苏世诚手背在身后,神色晦暗不明,“韫玉,你母亲记挂了你一宿……下回,可不许再这样了。”

苏婵没再说话,想来父亲和世子都不想让她知道的事情,应当是与曹章派人刺杀她有关的。

可两人都避着她,苏婵也不好硬凑过去,便同苏世诚和陆暄行了礼,去往母亲房间了。

目送苏婵离开后,陆暄跟着苏世诚进了屋,交代江卓等人:“在外头守着。”

“是。”

屋里,苏世诚关紧了门窗坐回案前,给陆暄倒了杯茶。

茶溢到了杯外,陆暄伸手接过茶壶,淡笑着,“这茶,当由学生来斟。”

苏世诚看了他一会儿,也没拒绝,默不作声地将手放到桌下,微微蜷起,这才止住了颤抖。

陆暄假装没看见苏世诚的反常,双手奉了杯茶,“先生,请。”

苏世诚没接。

沉默了一会儿,他终是开口:“是……王爷让世子过来的?”

“先生这话说的,”陆暄把茶放在苏世诚面前,又给自己倒了一杯,“我就不能是特地来送先生,顺手搭救了令千金么?”

他说话一贯这般四两拨千斤,看似不着调,实际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。

若是以前,苏世诚倒也由着他了,可眼下……毕竟已经牵涉到了妻女的安危,苏世诚便不得不同陆暄开诚布公:“陛下登基前写的那封诏书并不在我这里。”

陆暄漫不经心地喝着茶,“什么?”

一副全然不知情的神色。

苏世诚沉默半晌,“就是那封,陛下登基前向先帝保证的,绝不会为难王爷与长公主殿下的诏书。”

……

先帝膝下有两儿一女,公主为长,魏王次之,最小的那个,便是当今的圣上,顺昌皇帝。

当年先帝垂暮之时,顺昌帝在曹家以及宦臣的拥立之下逼宫,迫使先帝改立储君,传位于顺昌帝。

先帝仁德,事已至此,仍不忍血脉相残,作为传位诏书的交换条件,他让顺昌帝亲笔立字据承诺登基之后,绝对不会与兄长为难。

陆暄摩挲着杯沿,听着苏世诚说起往事,神色依旧看不出情绪来。

当年先帝将平邑侯府的嫡千金指婚给了魏王,立储之心显而易见,顺昌帝登基之后,不但削了肖家的兵权,还将老侯爷派去了边关镇守,一去便是十几年。

后来老侯爷去世,驸马肖时承袭爵位,同样被派遣至边关,顺昌帝又以体恤长姐为由,将长公主母女留在了京城。

若不是魏王这些年明哲保身不问朝政,而那封诏书又不知去向,以顺昌帝的脾性和手腕,怎可能忍耐这么多年不动手。

而如今又有了与曹家的子嗣,顺昌帝便更加恐惧和忌惮魏王。

“这么说来,曹家是冲着这封诏书来的,”陆暄语气漫不经心的,甚至把玩起了桌上的空杯,“可先帝的心思谁也猜不准,他怎么就这么肯定,要对先生下手呢?万一杀错了人,打草惊蛇,不是得不偿失么?”

又是一阵沉默。

过了好半晌,苏世诚才缓缓开口:“苏家这些年,分明心不在朝堂却迟迟没有离开京城,怕是如此,才引起了陛下的怀疑吧。”

陆暄与苏世诚在交谈的时候,苏婵已将苏夫人哄得睡下了。

这两天赶路本就舟车劳顿,加上昨儿一宿没睡,这会儿安心下来倒也睡得沉。

苏婵在房里点了崖柏香,吩咐了丫鬟几句,便出去了。

她瞧见苏世诚那屋房门依旧紧闭,老远的走廊就有人守在那里,似乎是在谈论什么机密事。

可苏世诚这么些年除了在国子监教书时与陆暄有过接触,压根就不与他熟识,朝堂上的事情,莫说是苏世诚了,就是陆暄自个儿,这会儿也不管不问的。

这两人凑在一起,能谈出个什么花儿来?

“苏姑娘。”

江卓恭敬行礼,“世子和苏先生还没出来。”

“我知道,我不找他们。”

“那您这是……”

江卓茫然抬头,就见那姑娘笑容温和地望着自己,江卓顿时一个激灵,慌忙低下头去,心脏乱窜。

非礼勿视,非礼勿视。

不过单是这么一眼,江卓总算是明白主子为什么要派江然去保护这姑娘了。

这么温柔又好看的姑娘,谁见了不想保护啊?

“我听世子叫你江卓,”苏婵顿了顿,迟疑问:“那江然……是不是也……”

“没有!我们跟江然不认识!”

江卓这般此地无银地脱口否认,倒是让苏婵愣住了。

本也只是个不太确定的猜测,毕竟江然那姑娘出现得有些凑巧,苏婵不能说服自己那只是巧合。

但若真是陆暄派来的,苏婵又觉得没有道理。

且不说如今陆暄与她并没有熟悉到要派人保护她的地步,上一世,他更不可能在那个时候,对她施以援手。

“原来不认识啊。”

苏婵按下心中的困惑,又看了眼苏世诚房门的方向,“等他们谈完,麻烦通报我一声。”

回到房间之后,苏婵打开窗子,她的窗户正好能看到苏世诚房间的窗。

她在窗边坐了一会儿,神色渐渐凝固。

为什么非得是苏家呢?

陛下想拿魏王府开刀,可以有很多法子,为什么偏要弯弯绕绕地弄一桩舞弊冤案,把苏家牵扯进去呢?

不知过了多久,苏世诚房间的门才终于打开。

陆暄从里面出来,正要叫江卓过来,便见苏婵站在走廊上,不知等了多久。

纤纤身影亭亭而立,出尘脱俗,清冷得似天上圆月映在湖面上的倒影,却又虚幻得叫人不忍上前惊扰。

陆暄顿住脚步的时候,苏婵已经望了过来,见是他,便将方才神色中的落寞与孤寂敛了去,带着她那温和得有些虚假的笑容,缓步向他走来,行了礼。

“世子。”

她脸上分明还有未褪去的倦意和余惊,但在人前,却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那份狼狈藏匿起来,只余了体面。

陆暄与她对视片刻,见她眼眶微红,别开视线,莫名地有些烦躁。

苏婵觉察到他情绪,顿了一会儿,“家父同你说什么了吗?”

陆暄没说话,依旧看也不看她,似乎是有什么情绪。

苏婵倒也不恼,瞧了陆暄一会儿,又探着头望了眼苏世诚房间的方向。

想了想,她试探问:“他是不是说什么不好听的话了?”

“没,”陆暄终于看了她一眼,“你问这做什么?”

“看你好像不高兴,但一时又猜不出别的理由来。”

陆暄一愣。

片刻后,他缓了缓神色,僵硬开口:“我没有不高兴。”

闻言,苏婵轻笑了一声,毫不遮掩的。

这笑不比刚才,是发自内心的,陆暄怔愣的同时,又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满。

“你笑什么?”

“没什么,”他情绪都写脸上的,苏婵没拆穿,“那你高兴点,我先进去了。”

“苏婵。”

“嗯?怎的了?”

陆暄神色有些不自在,“我刚也没问你,你有没有受伤。”

“你问过了。”

“什么时候问的?”

苏婵看了他片刻,还是跳过了这个问题,笑道:“我没受伤,多谢世子。”

“那你会害怕吗?”

苏婵不解。

陆暄也觉得这话有些唐突,清了清嗓子。

“我的意思是,不管是出于安危还是别的原因,你们暂时可能,回不了江南,”陆暄顿了顿,拢在袖里的手莫名紧了紧,“这对你来说,是好事还是坏事?”

“世子觉得呢?”

陆暄不答,他又不是她,哪知道她心里是如何想的?

不过设身处地地想一下,如果他是苏婵的话,应该是会不高兴的。

虽然她面上看着总是一副循规蹈矩又泰然自若的端庄模样,可她骨子里,应当还是有几分不为人知的野性的,哪怕没出如今这样的事情,京城对她而言,恐怕也如同囚笼一般。

半晌没等来陆暄的回答,苏婵便也不等了。

她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,从他身旁而过时,余了句云淡风轻的:“若世子觉得高兴,那便是好事。”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