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方武圣 第394节(1 / 1)

魏合心头一凛,各种猜测纷纷闪过。

但现在,最重要的,还是往前!

他辗转了这么多年,终于....终于有希望,能真正触及真实了....

抬头看着眼前的神秘道观,魏合抬起脚,一步步朝着里面走去。

清脆的脚步声,宛如整个道观中唯一的声响。

魏合和欧阳骆一前一后,进入道观正殿。

殿中,三道身披黑色道袍的人影,呈三角之势端坐。

三人的座位,正好迎向缓缓进来的魏合欧阳骆两人。

而最前面,处于三角顶点的,赫然便是之前魏合见过的那位蒙眼师姐——元都子。

“比我想象中的要快。”元都子微微一笑,看向魏合。

魏合顿时反应过来,这才明白对方身份,连忙低头鞠躬行礼。

“外系魏合,见过三位师祖!”

另一边,欧阳骆也恭敬的朝着三人行礼。

“外系欧阳骆,见过三位师祖。”

“魏合,欧阳骆,该到了你们选择的时候了。三脉中,选择一脉,作为自己未来方向。”一侧的百禾子轻笑道。

“我为鬼首一脉,以百变千幻为主。”

“我为迁流一脉,以水寒激流为主。”青梅子直言道。

“我为锁山,以千山万锁为主。”元都子出言道。

魏合抬起头,仔细看着面前正殿的三人。

周围灯火摇曳,恍惚间,他看到地面有人影晃动。

三位道人的影子,隐约被灯火投射在地。

那是三道诡异巨大的庞然黑影,在地面随着灯光摇晃蠕动,仿佛活物。

魏合心头一动,低下头考虑时,仔细分辨了下三人的影子。

其中元都子的阴影明显比其余两人大一大圈。

再加上元都子之前给他送药膏的举动,他心中有了决定。

“我选鬼首一脉!”一旁的欧阳骆率先出声。

“我选....锁山一脉!”魏合同样出声。

嘶....

刹那间。

整个正殿中,除开元都子之外的其余人,在这一刻。

全部骤然化为黑烟,缓缓散开。

魏合心头一惊。抬头看去,却见元都子面带微笑。

“不用紧张,我只是遮掩了你和其他人的感知交流。你还在原处。”

“接下来,该是让你真正认识,真实的时候了....”元都子站起身。

“原本你的传艺人不应该是我,但你和欧阳骆,是这些年本宗天资最好之人,所以,这次破例。”

元都子一步步走下台阶,直到魏合身前。

“魏合....你,见过真正的世界么?”

她轻轻伸出手,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手,放在魏合面前。

“握住我的手。”

魏合看了看这只手,一股无法形容的心悸,顺着胸膛扩散全身。

他全身的劲力不自觉缓缓凝聚浮现。

然后。

伸出手....

缓慢,一点点的伸出。

他看着自己的手指,一点点,一步步,轻轻的触碰向元都子的手。

相比下,他的手指,皮肤宛如粗糙岩石,而元都子的手宛如最上等的无瑕白玉。

啪。

猛然间,元都子一把抓住他的手,紧紧握住。

轰隆!!!

一声巨响在魏合脑海炸开。

他头晕目眩,浑身乏力,耳边一下传来电闪雷鸣声。

眼前一切也开始急速变花,然后模糊,然后再度转为清晰。

咔嚓。

一道电光在道观外炸开,将一切照亮一瞬。

魏合猛地抬头,眼瞳骤然收缩。

第319章 传艺 上

宜州,鹿城。

鳞次栉比的房屋之间,街道阡陌交错,一队队吴国军士骑马巡查着。

这些军士一个个比元国百姓要高出许多,也壮了许多。

他们身披战甲,浑身气血滚滚,旺盛无比,只是走过便能散发出一片片热辐射。

仿佛能将整个城池的气温都升高一截。

街道上到处都残留着才发生不久的战斗痕迹。

主干道上,一辆由四头牛拉动的华丽白色马车,缓缓前行,仿佛在巡视整个鹿城城池。

牛车比一般车辆要大出很多。

此时车厢内。

两名身高足有三米多的小巨人,正相对而坐,静静看着窗外划过的景色。

左侧一位,肩宽体厚,国字脸,双目炯炯有神,一脸络腮胡,颇有威势。

此人乃是吴国镇守此地的真血大将,薛文远。

右侧一位,则是气质华贵,双臂垂至膝盖,稍显偏瘦的一男子。

他名李荣,是国师身边相当有分量的谋士之一。在外素有算无遗漏的名声。

“李大人这次前来,既是巡视,应该还有其他目的吧?”薛文远看着对面之人,缓缓出声。

鹿城经过之前的劫掠屠杀,现在还没回复元气,城里一穷二白,什么都缺。

这种时候,这李荣不跟在国师身边鞍前马后,突然跑到他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干甚?

他心中不解。

“薛大人不必担心。”李荣笑道,“这大元,主修劲力之道,和我国真血大道并列,原本也是一条康庄大道。但....薛大人,可知国师推行禁武令的根本,是何缘由?”

“该是为了弘扬我大吴国运,同化元国?”薛文远就是个武将,哪懂这么多,随意猜了句。

李荣笑了起来。

“大元空有强盛国力,却连我大吴军队十分之一战力也无。其最大根源,便在资源浪费和内耗。”

他继续道:“元国举国修劲,无禁武令,大部分人都能轻易在外习得武艺。而武道习练,气血旺盛下,便极容易因冲动犯错。

实力弱之人,冲动犯错,造成的危害不大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。

但实力强之人,一旦冲动犯错,其造成的影响,便是极其严重。

这点无法根除,因为人,只要有七情六欲,便必然会有情绪冲动之时。便必然会有犯错之日。”

薛文远点头赞同,他知道李荣原本是大元之人,出身乱神教,后因见大元越发黑暗无望,于是主动投奔大吴。

乱神教的理念,原本是弱肉强食,物竞天择。而李荣更是在其基础上,升华成,主张以绝对铁权,握紧一切武装,集权统治,弱化民众,民间禁武,如此才能国泰民安。

“李大人所言极是。”薛文远心头隐隐有了一丝猜测,“只是你还没说,这次来我鹿城,到底所为何事?难道是国师有令?”

“薛大人稍安勿躁。”李荣笑道,“本官此次前来,确实是奉了国师之名,前来执行试点任务。”

“试点任务?”

“不错。”李荣手指轻轻在窗棂上敲击,颇有节奏。“我所来,不是为了禁武令一事,而是打算,在鹿城对我国移民,实行公法制。”

“公法制!?这....”薛文远眉头紧皱,心神震动,抬头牢牢盯着李荣。

“李大人,国师当真决定了?你可知道,公法制要推行,会遇到多大阻力?这阻力不是来自元国,而是来自我大吴自身。”

“我自然知晓,但时代车轮滚滚前行,不进则退,退则亡国灭种。元国沦落至此,不就是因为闭门造车,只知内战?”李荣轻松笑道。

一时间,两人都陷入安静。

公法制,是国师提出的另一个实验性制度。

这种制度,结合了吴国的真血之道,和元国的劲力之道。

讲求将一切资源,按天赋实力公平分配。

所有习武资源统一由国家配送,一切功法全面公布,任何人,只要想学,愿意和国家签订合约,便能免费获取功法,通过功勋得到资源培养。

这从根本上杜绝了,像大元这般敝帚自珍的现象。最大限度的将最合适的功法,送到最合适的人手上,做到真正的自由习武。

书页/目录